1925年中国共产党党史
作者: 时间:2021/03/11来源:党政办公室
1925年
1月11日-22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大会回顾了二大以来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经过,肯定上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对党的工作中右倾错误的批评,重新规定党同国民党合作和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大会修改了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被推举为总书记。
1月26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积极发展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选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张太雷被选为总书记(1926年任弼时为代理书记)。
2月1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3月,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
2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日资纱厂四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3月1日 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共同发起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4月16日,大会闭幕。大会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对国民会议运动的方针和组织大纲等作出了决议。
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共两党组织各界民众进行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遗嘱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国规模的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
4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岛日资纱厂一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
5月1日-9日 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同时举行。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它代表166个工会,共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大会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工农联盟、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及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等决议案。大会选举林伟民、刘少奇、苏兆征、邓中夏等25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同日,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等为副委员长,并组织干事局,林伟民兼总干事。
5月15日 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打伤多人。为反抗这一暴行,上海工人纷纷举行罢工。上海学生为援助工人,遭到租界巡捕逮捕。租界当局还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码头捐、实行交易所注册等,损害中国工商业者的利益。这就进一步激起了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愤怒。
5月21日 东征军奉命回师广州,镇压桂系军阀刘震寰、滇系军阀杨希闵叛乱。6月20日,回师部队在工农群众大力支持下平定了刘杨叛乱。
5月28日 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发动群众于30日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示威。同时,中共中央还决定,为了加强工会的组织力量,由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华等主持,成立上海总工会。随后刘少奇到达上海,也参加了上海总工会的领导。
5月30日 上海学生及其他群众代表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巡捕开枪镇压,酿成“五卅惨案”,死13人,伤数十人。当晚中共中央再一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抗议帝国主义者屠杀中国人民。
6月1日 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同日,上海总工会发表宣言及告全体工友书,宣布为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举行总同盟罢工。接着,上海学生宣布举行罢课,商人宣布举行总罢市。帝国主义对上海人民群众的反抗继续进行疯狂的屠杀。但是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
6月19日 广州沙面租界和香港的工人二十万人举行罢工。这次罢工使繁荣的香港变成“死港”,严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数十万罢工工人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省港大罢工在广东人民和革命政府的支持下坚持了将近两年。
7月1日 大元帅大本营改组,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仍驻广州,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请鲍罗廷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高等顾问。
7月8日 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将黄埔军校校军扩大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其他所属各军也统一改称为国民革命军。湘军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第五军的军长为李福林。在各军中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副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员担任,周恩来、李富春、朱克靖、罗汉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军的副党代表。
7月23日 戴季陶出版《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成为资产阶级右翼和国民党新老右派反共的思想武器。8月间,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先后发表文章,批判反动的戴季陶主义,明确指出:离开阶级斗争,便无法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实现民族主义;便无法使工农奋起,使全国最大多数的人民得到民权;便无法使资产阶级承认节制资本,地主阶级承认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
8月20日 国民党右派在广州暗杀了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10月 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自五卅运动以来的斗争经验,确定了党在革命高潮中领导工农群众运动的方针,讨论了当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国共两党关系、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党的军事工作、农民土地等问题。
10月1日 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东征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陈炯明残部盘踞的潮、汕两地,11月初收复了东江,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这时,蒋介石已表露出要在军队中排斥共产党人的企图,他无理要求周恩来交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周恩来自汕头回广州,同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商量,认为应予蒋介石以回击,不再同蒋介石合作,另组国共合作的部队。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反对这一计划。11月,在周恩来指导下,在广东肇庆,以原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约二千人)。共产党员叶挺、周士第分别任团长和参谋长;团设党支部,连有党小组。独立团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正规部队。
12月1日 毛泽东首次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以前,瞿秋白、陈独秀、邓中夏等人也陆续发表了论述中国革命和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文章。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以及这一时期发表的其他文章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12月5日 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在广州出版。这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况下,由国民党宣传部主办的一个刊物,其目的是要“打破北方及长江的反革命宣传”。它在抨击和揭露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